TONYLEUNG.INFO
Discuss Tony Leung with fellow fans!
 
Welcome to the Discussion Board

 FAQFAQ   SearchSearch   MemberlistMemberlist    ProfileProfile    Log inLog in   RegisterRegister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Log in to check your private messages   
Click here to go to Archival Tony Board (2003-2012)

Leslie Cheung's Music (in Chinese)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www.tonyleung.info Forum Index -> Tony Leung Articles
View previous topic :: View next topic  
Author Message
Sandy
Site Admin


Joined: 19 Dec 2002
Posts: 1424

PostPosted: Wed Mar 27, 2019 1:22 am    Post subject: Leslie Cheung's Music (in Chinese) Reply with quote

一齊感受張國榮音樂世界的春夏秋冬
作者︰ZY LI + TH LEE (香港) YesAsia


https://www.yesasia.com/us/yumcha/一齊感受張國榮音樂世界的春夏秋冬/0-0-0-arid.356-zh_TW/featured-article.html

五月初夏,
身處在亞洲各地的我們才驚訝發現,
生活的城市已經不再四季分明,
春秋已給夏天和冬天無情地霸佔。
廣東人有一句老話:「未食五月糭,寒衣未入櫳。」
這個五月,風繼續吹,
但端午未到,我們已逼於無奈換上短袖的衣服,
把大衣狠狠塞進衣櫥裡,
此時此景,叫人格外懷念昔日四時有序的美好。

現實世界的四季分明不再自然不過,
其實,一個藝人的演藝事業也未必能歷經四季的燦爛,
有些初出道的藝人在春季發芽後便旋即凋零,
有些復出的老藝人在秋季無法振作,終究化成枯黃。
少有像張國榮的音樂世界一樣有著完整的春夏秋冬。

我們的哥哥,
在華星迎風發芽、
在新藝寶熾熱盛放、
在滾石高貴重開、
在環球終極吐豔,
恰巧就像自然世界的四時更替。

每個時期的哥哥,
都有不同的魅力,都有獨特的氣質,都有別樣的風格,都有想表達的內心話。

值得細細聆聽和感受。
準備好了沒有?
趕快一齊認識哥哥音樂世界的春夏秋冬﹗

發芽 (Spring)
Capital Artists

春天總是給人留下正面的印象,
既是一年的伊始,也是萬物生長的季節。
絕大部分的植物都在春季發芽,就像一切的美好都濫觴於此時。
張國榮音樂世界的春日亦是一片鳥語花香,處處生機勃勃,
使人喜柔條於芳春。

1983年,經過幾年磨練的哥哥,
終於在華星唱片迎風發芽,正式踏上巨星之路。

SPRING

1977 I LIKE DREAMIN'
1997 DAY DREAMIMG
1979 情人箭
1983 風繼續吹
1983 一片痴
1984 張國榮
1985 為妳鍾情
1986 全賴有你-夏日精選
1986 STAND UP
1986 張國榮
1987 情歌集-情難再續
1987 愛慕

哥哥此時的作品,
一一唱出年輕人對萬事萬物的憧憬與自信,
大力宣告敢愛敢恨、渴望自由衝天飛的態度。
當中難免帶有點點年少輕狂,卻又懂得在碰壁後深深追悔反省。
這些年輕特質都率直,都寫實,都討好,都可愛。

《Monica》、《戀愛交叉》、《黑色午夜》、《不羈的風》、《儂本多情》、《H2O》、
《只怕不再遇上》、《緣份》、《誰令你心痴》、《始終會行運》、《默默向上游》、
《為你鍾情》、《少女心事》、《愛慕》、《風繼續吹》……
統統都有強烈的青春氣息撲鼻而來,
歌聲中的星味也初見成形。

辭書對「發芽」有以下的釋義:
「種子因本身的生理條件及外部環境條件的合適而開始萌發。」
細心一想,
不就是哥哥在華星時期的最佳描述?

盛放 (Summer)
Cinepoly

若要為夏天配上一個別稱,
「熱」一字是眾望所歸的不二之選。
然而,張國榮音樂世界的夏天,非簡單一個熱字能形容得了,
即使熾熱、沸騰、熱情澎湃、炙熱、炎炎、赤熱、熱騰騰、熱辣辣,
也不足以完整地說明哥哥叫人血脈賁張的魅力。
經過春天的一輪發芽,
哥哥終於在夜闌人靜贏得全城共鳴,
並帶著滿滿的激情,外加一點不失柔情的霸氣
在夏日昂然怒放,大放異采。

SUMMER

1987 SUMMER ROMANCE 87
1988 VIRGIN SNOW
1988 拒絕再玩
1988 HOT SUMMER
1988 THE GREATEST HITS OF LESLIE CHEUNG
1988 88演唱會
1989 LESLIE
1989 兜風心情
1989 SALUTE
1989 FINAL ENCOUNTER
1990 DREAMING
1990 TO YOU
1990 告別演唱會
1987年,哥哥轉投新藝寶唱片公司,
帶著專輯《Summer Romance》展開其音樂事業的驕陽盛夏。
在新藝寶的幾年,哥哥在舉手投足與曲韻之間均表現出鮮明的巨星丰采,
年輕、氣盛而討好,歌聲狀態極佳,
表現較華星時更大器。

無論是熱舞勁歌如《側面》、《無心睡眠》、《拒絕再玩》,
或是抒情作品《無需要太多》、《倩女幽魂》、《想妳》、《共同渡過》、《風再起時》,
都叫人聽到他滿腔的自信和濃郁的星味。
那一份因得志散發出來的光采,饒富感染力,
讓人一聽即愛。

張國榮不是香港在80年代「盛放」的唯一巨星,
但80年代的香港樂壇正因有哥哥這麼一位巨星,
才如此使人津津樂道,念念不忘。

重開 (Autumn)
Rock Music

對於秋天,每人都有不同的觀感,言人人殊。
有人會因為蕭瑟的氣氛而「悲落葉於勁秋」;
也有人會認定眼前一大片紅紅黃黃是高貴與淒美的象徵。
在張國榮的音樂世界裡,秋天肯定不是一幅淒涼的景象,
那是一幀油彩絢麗、優雅絕色得叫人心花亂墜的藝術彩繪。
夏天的熱度未褪,但多了成熟的美態。

AUTUMN

1995 寵愛
1996 有心人
1996 紅
1997 DOUBLE FANTASY
1997 跨越97演唱會
1998 GIFT
1998 PRINTEMPS
1998 這些年來
1999 THE BEST OF LESLIE CHEUNG

暌違多時的哥哥,在90年代中帶著萬千寵愛加盟滾石唱片,正式復出。
踏入不惑之年的哥哥此時繼續保持熱情,但徹底收起年少輕狂,
轉而開拓成熟高格調的路線。

無論是動人至深的《追》、《今生今世》、《有心人》、《這些年來》、《取暖》,
或是談情說慾的《紅》、《偷情》、《怨男》、《談情說愛》、《怪你過份美麗》,
甚至是活潑瀟灑的《上帝》、《Everybody》、《談戀愛》,
無一不富有成熟韻味和高貴氣質,線條精細,效果雅緻,剛中有媚,
經常有心打破思想、道德和傳統的種種框框,
卻不故作清高,貼合當世的時代氛圍和人心所向。

香港樂迷有貪舊忘新的集體意識,陳年歌手不缺復出機會。
但勇於放下自己的風光往績、舊有風格,以耳目一新姿態出現者幾稀。

「重開」的真正意義,
並非單純再次拿著咪高峰站在樂迷面前,
而是在理應花落的季節,找到新的養分,扭轉宿命,驕傲地綻放。
滾石時期的張國榮,是香港樂壇「重開」的優秀示範。

吐豔 (Winter)
Universal Music

一般的冬天,總免不了一點悲涼,形容詞無非是蒼涼、凋零和寂寞。
張國榮音樂世界的冬日,卻是一反常態,
哥哥以一貫的卓犖不羈,結合常在的萬分熱情,
在眾聲喧鬧的世紀末和混混沌沌的新世紀,不畏風霜,
吐出最豔麗的光芒,顛倒眾生,吹灰不費。

WINTER

1999 陪你倒數
2000 UNTITILED
2000 大熱
2000 GREATEST HEAT + UNTITLED
2000 熱情演唱會
2001 FOREVER
2001 DOUBLE FANTASY AGAIN
2002 CROSSOVER
2003 一切隨風

20世紀末,哥哥轉投新成立的環球音樂,擁有最大的音樂自主權,
我們確信,從《陪你倒數》到《一切隨風》,
哥哥都在唱片中傾注更多的個人意志、思想和情感。
每首作品都銘刻著他的真情實感,描繪出他的心路歷程,
大力張揚他的個性和不甘從俗的態度。
不管是《我》、《左右手》、《陪你倒數》、《小明星》,
還是《同道中人》、《夢到內河》、《寂寞有害》、《路過蜻蜓》和《夢死醉生》,
唯哥哥一人能唱出歌中的靈魂。

誠然,哥哥此時的音樂格調依舊高貴倜儻,
但他同時沒有停止大膽創新,
仍然大舉展現出別無分號的唯美豔色,
是商業味道過分濃郁的主流樂壇中的一株奇葩。

不少資深歌手因戀棧過去或無力創新,落得凋零的下場,
只有哥哥,重開後還能不斷創造,燦爛吐豔,
就像耐寒的植物,打破花草樹木在冬日必然枯萎的自然定律,
贏得萬千識花之士的欣賞與愛戴。

鳴謝:環球唱片有限公司提供部分圖文、
《Leslie 4 Seasons大熱升級版.四季歌詞集》內文作者ZY LI + TH LEE 提供小序。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andy
Site Admin


Joined: 19 Dec 2002
Posts: 1424

PostPosted: Wed Mar 27, 2019 1:23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風再起時 思憶不絕 — 4月深入重賞發熱發紅的一代藝匠張國榮
作者︰李重言 Stephen Lee (香港)


https://www.yesasia.com/yumcha/0-0-0-arid.244-zh_TW/featured-article.html

風再起時 思憶不絕

三月底、四月初一輪乍暖還寒的春雨,一陣足以「萬里捲潮來」的有情風,讓我們猛然又再記起了一個在四月離開我們的老朋友,一個每逢到了四月均倍感思念的老朋友——一代藝匠張國榮。屈指算算,這位老朋友選擇到達另一個世界已有六年的光景,但他從沒離開過大家的生活。電視台一天到晚總是不斷播放他主演的舊電影,不同的歌手總是重唱他的經典金曲,他的俊臉、風度和「豔色」(他是唯一配得上豔色的華語藝人,祇此一家)總是屢屢出現在不同媒體。我們看不到他的新作,但他過去碩果滿枝的作品卻一直包圍著我們的生活。那是「哥哥」張國榮這位一代藝匠身前建立起的丰采魅力,也是媒體對樂迷「思憶沸騰 熱情常在」的回應。

既是思憶不絕,念念不忘,如果我們沒有出席歌迷會主辦的紀念活動,或身在外地,跟香港天涯萬里,可以如何懷緬哥哥的光芒?最直接、最有力、最方便的途徑,固然是在家中重溫哥哥的經典歌曲、電影。後者,可以抽時間每一部細細觀看,《紅樓春上春》、《檸檬可樂》、《緣份》、《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霸王別姬》、《胭脂扣》、《金枝玉葉》、《鎗王》和《異度空間》等,回味哥哥不同年齡的眼神和神采。至於前者,大可試著由最早的「油脂仔」,一直聽到「風繼續吹」、「側面」、「Stand Up」、「無心睡眠」、「風再起時」,再由《寵愛》張國榮中的「今生今世」、「追」、「當愛已成往事」,聽到《紅》的「紅」、「偷情」、「冤男」、「怪你過份美麗」,再到環球時代的《陪你倒數》、《Untitled》、《大熱》、還有《一切隨風》。

看到這裡,如果大家心想:「這些我們一直在做,而且自己也懂得怎樣做吧﹗哪須你在這兒嘮嘮叨叨、絮絮不休地說?」那麼,大家在今年可以試著用較深入、專門一點的方法來回味哥哥的音樂足跡,就是分類有系統地回味哥哥不同類型的作品。除了鑑賞哥哥人所共知的大熱作品,如「不羈的風」、「側面」、「Monica」外,我們還可以試著分類專門地欣賞哥哥的合唱歌、個人創作和影視主題曲。可以肯定,我們都聽過大量哥哥的歌,但費工夫地細細分類來聽,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甚少或從未做過的事,但個人認為這卻是滿有意思和有趣的事,值得在周末一試……

我們集中聽:張國榮熱力不竭 紅光常熾的流行金曲

張國榮是香港樂壇的幸運兒和重要人物。說到幸運,是因為他生活在香港經濟騰飛、娛樂事業蓬勃的黃金時代,讓他擁有寬大的舞台建立、散發獨特的個人魅力。說他重要,是因為早就躋身殿堂級的他,歷年不少流行金曲,也是香港流行樂壇裡的經典金曲,是香港粵語樂壇光輝的見證,是整整一代人(甚至是數代人)真正的集體回憶。在沒有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的年代,能夠讓我們共同感受到香港美好的地方,還有流行偶像的歌星,哥哥的歌聲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數哥哥的流行金曲,實在多不勝數。他的歌曲能熱情奔放,也能情深款款,熱力不竭,紅光常熾。他的唱腔固然有因應時代、專輯和場合轉變,但嗓音所流露的剛柔並濟和秀麗氣質,還有歌中永遠走在時代尖端的戀愛態度,卻始終如一,不因時間和空間改變。哪管你是聽華星、新藝寶、滾石還是環球年代的歌曲,都有著別人無可比擬的巨星丰采,辨識度極高。

例如,在哥哥的流行金曲世界中,我們聽到了柔情萬丈的「我已令你快樂 你也令我癡癡醉 你已在我心 不必再問記著誰」(風繼續吹)、情深直率的「為你鍾情 傾我至誠 請你珍藏這分情 從未對人傾訴秘密 一生首次盡吐心聲」(為你鍾情)、比以後任何一首流行歌曲還要愛得呼天搶地的「滴著熱淚仍盡吐 心中絲絲愛慕我已對你去盡了 心碎難補 但是現在還未到 雖則心聲寄掛號 我縱已耗盡了 我滿心愛慕 愛慕 愛慕 叫我心痛苦」(愛慕)、愛得刻骨銘心的「從那天起我戀上我左手 從那天起我討厭我右手 為何沒力氣去捉緊這一點火花 天高海深 有甚麼何擁有」(左右手)、纏綿悱惻的「怪你過份美麗 如毒蛇狠狠箍緊彼此關係」(怪你過份美麗)。在這些中慢板情歌中,我們聽到了現代男子罕有的一往情深和柔情蜜意。

可是,在情深的背後,這個溫柔的男子又有調皮活潑的面貌。有桀驁不馴的「你清楚我嗎?你懂得我嗎?你有否窺看思想的背面 和你每天如情侶相見 說愛說天 偏偏講得太淺」(側面)、不忘舊愛卻著跡於行為的「WHOO-OH-O 無心睡眠 WHOO-OH-O 腦交戰 踏著腳在懷念昨天的妳 夜是滲著前事全揮不去」(無心睡眠)、年少輕狂後猛然自醒的「妳以往愛愛我愛我不顧一切 將一生青春犧牲給我光輝好多謝一天妳改變了我 無言來奉獻 柔情常令我個心有愧」(Monica),即使人到中年,還是愛得熱情奔放「大熱 越愛越狂熱 妒忌 像火焰強烈 血氣鑄出鋼鐵 地球大戰怎比愛轟烈」(大熱)、但又不失豁達「別告別 今天最後 天荒與地老都可擁有 一剎那 再沒然後 也算是從來未分手」(陪你倒數)、「任人愛將苦心拋落海 若愛過我便應該很明白 寂寞有害」(寂寞有害)。

在張國榮的流行音樂世界,不少人學懂怎樣深情地愛,更學懂如何努力愛得死去活來,敢愛敢恨,敢想敢做,在千禧年代快要過了十年的今天,那情深和熾熱,仍然警世和大有魅力。

我們集中聽:張國榮的合唱歌

張國榮與其他歌手的合唱,從來廣受關注。大家的聚焦點,固然就是哥哥這位主角,同時,大家往往也好奇他與不同歌手會擦出甚麼不同的火花。最叫人記憶猶新的例子,固然是他1999年重返環球後,與「死對頭」譚詠麟合唱「幻影+霧之戀」掀起全新的話題和期待。還有他臨離開前的一年跟黃耀明合作的《Crossover》專輯,也輕易成為樂迷心中的一等大事,躍躍欲聽兩大音樂巨匠合作的火花。

哥哥歷年的合唱歌曲,不乏精彩的作品,不少更是合唱的經典。以歌論歌,更有不少可賞處。與梅艷芳合唱的「緣份」編曲流麗而帶有慘鬱的氣氛,二人唱著的「你我相隔多麼遠 哪年哪天可相見 那處境可會改變」帶出柔腸百轉、無奈哀戚的氛圍。與陳潔靈的「誰令你心癡」唱出了「人生自是有情癡」,兩人年輕的聲音相配相和,一直叫人念念不忘。與許冠傑合唱的「沉默是金」是否富人生哲理並不是關鍵,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兩大巨星當年在新藝寶合唱。台灣滾石年代的一連串合唱歌如「深情相擁」、「當真就好」和「From Now On」,則把情深的程度推至極致,「From now on, you will stay forever in my heart」、「我往哪裡找 像你這麼好 愛要慢慢嚼 慢慢嚼 慢慢嚼 當真就好」,是人成熟了的重要力證。

我們集中聽:張國榮的影視主題曲

唱而優則演(反之亦然)是香港演藝圈的一大特色,看看八十年代的藝人,幾乎清一色都是又拍電影又錄唱片的。哥哥在無線、麗的兩大電視台拍劇多年,走紅後又在電影圈大放異采,還得到「影帝」的殊榮,演員的形象深入民心。甚至有年輕一輩的台灣朋友驚訝地問筆者:「張國榮不是只是演員嗎?原來他有唱歌的﹗」由此可見哥哥的影視事業,絕不比音樂事業遜色,而且跨地域性更強。有研究指,香港的3G電話和手攜式影像播放器遠不及MP3播放器受歡迎,說明樂迷坐車、出外時還是較喜歡聽而不是看。事實上,如果想重溫張國榮的影視世界,除了重溫他的電影外,更方便的方法是集中聽他的影視主題曲,通過歌聲在腦海重溫、建構他的影視世界。

筆者過去也指出,影視主題曲往往超出歌曲的本身意義,通常是受眾回憶一部電影、一部劇集的重要憑藉。例如一聽見「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裡風霜 風霜撲面乾」就會想起揹著書包的寧采臣、聽見「當愛已為往事」中的京曲片段,就想起哥哥在《霸王別姬》的演出、聽「追」就想起《金枝玉葉》中的哥哥在街上狂奔的影像、聽「儂本多情」就想起連續劇中那個青澀年輕的哥哥。一路順著聽不同影視作品的主題曲、插曲,哥哥不同角色的影像會不期然在腦海湧現,年輕時的、盛年的、中年的,彷如一個萬花筒,饒有意義。再說,好些作品如「始終會行運」、「浣花洗劍錄」等早就深入民心,就算沒看過相關的影、劇,就算沒有哥哥的演出,一樣精彩,一樣叫人回味。

我們集中聽:哥哥的個人創作

相對哥哥影視歌曲或合唱歌,他的個人創作歌曲近年少有人集中討論和留意。或許是他的藝人形象太深入民心,因此大家總忽略了他也是個懂得寫歌的唱作歌手。誠然,哥哥歷年寫過不少出色的作品,除了大家熟悉的周慧敏「如果你知我苦衷」外,他也為自己創作過許多精彩的歌曲。他顯然不是多產的創作人,但屢有可賞佳作。到底有哪些是哥哥的個人創作?「想妳」、「愛火」、「沉默是金」、「風再起時」、「紅顏白髮」、「有心人」、「紅」、「小明星」和遺作「玻璃之情」等,統統都是。

細聽哥哥這些個人創作,不難發現這些歌在一般流行樂迷要求的順口、容易記以外,終究還是能做到留有餘味,做到「韻有盡而意無窮」。如他八十年代退出歌壇時創作的「風再起時」,受眾聽後總仍有一陣激盪的心情;滾石年代的「紅」則有種久久不散的纏綿豔色;同樣在《紅》專輯的「意猶未盡」則真有意猶未盡的效果,都是值得回味的歌曲。

紅光不熄 熱情常在

誠然,深入分類細賞張國榮的音樂世界,方向還有很多,例如可聽聽他的改編歌曲、哥他的一歌兩唱、他重唱別人的作品、還有他最經典的舞台演唱,各師各法,都一樣可喜,可按個人喜好行事,絕不偏於一路。只要收藏哥哥的專輯和歌曲夠多,就可在家好好分類細賞。當然,收聽環球和東亞唱歌近期合作推出的《最紅》和《最熱》6CD精選輯也是分類欣賞哥哥的一個途徑,也是一個入門的好基礎,可分類聽到哥哥在華星、新藝寶兩大陣營的作品,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再說,這是兩大陣營多年來首次合作推出的張國榮精選集,論歌曲之齊全,前所未有(當然,如果可以把環球時代的歌曲一併收錄就好了),收藏價值當然較之於過去的精選輯為高。

「紅光不熄 思憶沸騰 熱情常在 豔色蔓延」是筆者為唱片公司寫的宣傳口號,寫出了一代藝匠哥哥的恆久魅力,也寫出樂迷對哥哥的懷念與支持。「風再起時思憶不絕」,就讓大家4月1日一同懷念我們永遠的偶像——張國榮。

李重言,專業樂評人,入行九年寫下超過五千篇樂評文字。

鳴謝環球唱片、東亞唱片提供張國榮圖片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andy
Site Admin


Joined: 19 Dec 2002
Posts: 1424

PostPosted: Wed Mar 27, 2019 1:26 a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追憶張國榮的藝術生命
作者︰電影雙周刊 (香港)


https://www.yesasia.com/us/0-0-0-arid.67-zh_TW/featured-article.html

張國榮電影中的愛情形象與死亡意識

離開不代表消失,離開和消失,是兩個概念。「哥哥」張國榮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但張國榮仍在,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哥哥在多方面都引面文化的震撼,八十年代,他帶起了叛逆不羈的青年文化;九十年代,無論在他的流行音樂、舞台表演、服飾設計,或表演層面或個人表現上,都對主流社會性別文化作出衝擊。今次文章的主題集中討論他於電影方面的演藝成就,選擇的主題是「電影裡的愛情形象與死亡意識」。

大家都知道哥哥拍過的電影角色有很多種,反叛青年的形象有《烈火青春》(1982)、《鼓手》(1983)、《喝采》(1980),情人的形象有、《為你鍾情》(1985)、《緣份》(1984)、《楊過與小龍女》(1982),大俠形象的有《白髮魔女傳》(1983)的卓一衍、《東邪西毒》(1994)的歐陽峰、警察形象的有《英雄本色》(1986),古代書生的有《倩女幽魂》(1987),浪子阿飛形象的有《阿飛正傳》(1990),camp camp地有《家有囍事》(1992),英雄、梟雄、大賊的有《新上海灘》(1996)、《縱橫四海》(1991),老豆形象的有《流星語》(1999),神父形象的有《大三元》(1996),導演形象的有《色情男女》(1996),風流二世祖有《胭脂扣》(1987)。

不同時期的電影形象

八十年代,「哥哥」以一個「靚仔」、有型、不羈的形象出現,帶著貴族氣質品味的形象使得他很特別,但這種貴格的公子哥兒的形象未能得到受落,有些人會較喜歡草根階層的藝人形象,這讓他受到一些人的排斥。電視發展方面,當時「麗的電視」劇集如《浮生六劫》、《浣花洗劍錄》,至「無線電視」的《儂本多情》、《武林世家》,也未能讓他大紅起來。曾經有講者分析指出,因為電視媒介這「公仔箱」的銀幕太小,未能配合張國榮那「留白」式、需要長鏡頭演繹的表達方式,而他那貴格的公子哥兒形態也不能迎合草根階層、「入得家庭」的電視模式。這解釋到為何他後期到電影圈才能有較高的發揮。

他的早期電影,如《喝采》、《烈火青春》、《檸檬可樂》(1982)等,都是演繹反叛青年居多。他有一個特色,就是從來不會是乖巧的、很純的學生形象,不會是正面的、不會是陳百強的那類形象,他於電影發展的早期已經帶點「邪」的形態; 至後期即使他演繹的是一個情人、劇中的男主角,他的角色都帶著不易馴服的性格。這樣使他所演繹的角色不討好,亦在頒獎台上討好不了評審,最明顯的一齣電影便是《春光乍洩》,他的表現非常的好,但他的角色確實太可惡,一個野蠻、佔有慾強的人物;相對起梁朝偉的角色便是討好多了,觀眾亦會給予較多的同情。從兩方面分析,一來是張國榮擁有這個特質,他能表達出一種亦正亦邪的氣質,另一方面導演亦喜歡他的演出,他能揮灑自如的演繹,掌握到那不完美、有缺點的角色形態。

1989年,他退出樂壇,專注於電影發展。九十年代復出後,對他來說會是一個轉捩點,無論在電影或是流行音樂上的製作,他將自己的形象推至一個突破的階段。他是一個很有自我意識的藝人,盡管他於八十年代的形象很賣座、很「殺食」,他大可以繼續那個形象,他卻愛不停的嘗試,爭取一些很爭議性或會被攻擊、被排斥的角色,例如他努力的爭取《霸王別姬》的演出,一個男同性戀者、自殺收場的角色。他在演唱會裡穿上紅色的高跟鞋,在電影《金枝玉葉》裡演繹一個恐同症的唱片監製,甚至他在《家有囍事》內,他原本不是被安排演出現有的人物,他卻要求演出一個「娘娘腔」的角色,好讓自己嘗試演繹不同類型人物角色的性格。這顯示了兩方面,一方面是他本人有強烈的意識去努力爭取突破的演出,另一方面他確實幸運地遇上賞識他的導演,如關錦鵬、王家衛、陳可辛等等,都能讓他有發揮的機會。「哥哥」留給我們的聲色光影,是極其豐富。

在後期,他在電影《鎗王》及《異度空間》裡,演繹的角色進一步的負面化,更深一層將人性的黑暗面畫出來,一個精神分裂者,甚至是一個殺人狂。他的大特寫鏡頭,不會是一個正面「打光」、深情微笑的「靚仔」形態,電影中他的眼神是恐懼的、驚恐的,面容是扭曲的、加上化妝及只得半邊面的燈光,去顯示一種被異化了、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況。

影評人如吳昊教授曾經指出,張國榮由《流星語》後,他的轉型是十分的明顯。《流星語》他演繹一個父親的角色,他不再以「靚仔」、不羈的形象出現,電影中他是一個帶著小孩的父親,相依為命的過程裡產生了很多悲歡離合的事情。很多香港的演員當慣了小生,叫他們轉型是困難的;王家衛也有提及過,有30、40歲的演員,演繹一些20多歲的角色,大家都辛苦。若然演員有意識的話,他並不會介意演繹一個父親的角色,一個中年的身分,甚至一個殺手、負面的角色。

張國榮電影中的愛情與死亡

在他的中後期電影裡,會發現內裡的愛情觀念與死亡意識常連結在一起,最明顯的是《胭脂扣》,《胭脂扣》裡他的殉情是失敗的,這個殉情要到《霸王別姬》才能完成。還有《阿飛正傳》,完場時雖然沒有上演他倒地的一刻,但因為他中了鎗,觀眾會明白他的死亡。在《霸王別姬》裡,於藝術的舞台上,高度藝術化了一個死亡姿態,這個死亡姿態連接著一個愛情姿態:程蝶衣對他的師哥段小樓的愛不容許於人世間,只可以於舞台上完成,以死去完成。

叫人不忍呵責的壞情人角色

回顧他的電影愛情形象,張國榮的角色雖然有很多的變化,但有一點是頗貫徹的,他的情人形象都不會是一面倒的好情人,都是一些壞情人,不會是從一而終、不會讓戀人舒服的、毫無安全感的、不知他幾時會發起脾氣來、沒法被馴服的、任性的、不顧他人著想的。電影裡這種情人形象最極端的要數《東邪西毒》裡的西毒歐陽峰這角色,這人物狠毒、陰沉,觀眾後來會明白原因是他最愛的女人成為了他的嫂子,他自我放逐,以殺人買賣去麻醉自己,裡面藏著一個創傷。

這類的情人形象在早期的反叛青年角色或電視戲《儂本多情》也能見到,有趣的是,雖然他的愛情形象不討好,不是理想的丈夫或是很馴服的戀人,但觀眾會接受及原諒他那壞情人的形象。「哥哥」的外型、他的樣貌有一種天使的特質,很單純、很直接,他會很單純的看著你又捉弄了你,你接受了他的捉弄卻又會原諒了他。電影裡他的情人形象就是同樣的微妙,他單純又直接的愛上了一個人,又會不著意地愛上了另一人而傷害了原先的一個,觀眾尤其是女性的觀眾會喜歡這類的壞情人,正是「男人不壞、女人不愛」;他像是一個小天使不小心的作出了惡作劇,觀眾會原諒他。

義無反顧的同志角色

另一類的情人形象是男同志角色,九十年代的演出包括在《霸王別姬》、《春光乍洩》,或在《金枝玉葉》裡,裡面的愛情都同樣可以是義無反顧的。《霸王別姬》裡程蝶衣跟菊仙去爭奪一個男人的幾個場景裡,會見到角色那不服輸的形態;盡管他演繹的是男同志角色,角色都不是易妥協的戀人,他都會幹出 tricky的事情,會見到他跟鞏俐的角色菊仙交換條件等等。

牽動觀眾情緒的精神分裂者角色

第三類的角色是精神分裂者,在《鎗王》裡,他會因為要救他的女朋友而鎗殺了很多警察。奇怪的是,當我欣賞電影的時候,我並不會偏向方中信的角色,雖然會知道一個殺手最終的下場會是死亡,但總希望他能夠把黃卓玲的角色救出來,他開鎗時會感覺是警察該死,個人的情緒會靠近了他的角色,跟觀賞其他警匪片,如《野獸刑警》時有點不同,筆者在觀片時都懷疑自己的心理狀態。方中信的角色明顯是正面的,一個照顧家庭、照顧同事、有義氣的人,「哥哥」的角色是自私的,但我們卻會隨著「哥哥」的方向走。「哥哥」的演出總能夠牽引我們的情緒,這是個很有趣的課題。

理證一個演藝者的演技層次

要跟大家強調,「哥哥」可以演出很多不同的愛情形象角色,請勿將他本人等同了他的角色。張叔平的一個訪問裡提及「哥哥」演出《春光乍洩》時期很辛苦,除了因為在外地,「哥哥」花了很多心思去揣摩《春光乍洩》何寶榮角色的性格。「哥哥」愛整齊、愛美及家居的整潔跟何寶榮的性格是完全的不同,「哥哥」需要考慮用上甚麼小動作、甚麼表情、甚麼說話的語調、身體語言來將角色性格表現出來,演繹得自然又不造作。由於「哥哥」在《春光乍洩》的演繹太自然,人們就以為這是他的本人,作為《春光乍洩》美術指導及剪接的張叔平正好理證了「哥哥」的演出。

大銀幕、長鏡頭下張國榮的留白演出

壞情人形象中,我們回顧《胭脂扣》的十二少及《阿飛正傳》裡的旭仔,他們已經是截然不同的角色。電影裡角色對愛情不負責任、不能遵守諾言,顯示了角色性格的懦怯、怯弱。《胭脂扣》幾個場景裡,例如如花帶十二少往拜師傅學戲的那一場,「哥哥」演出的眼神是空空洞洞的,顯示了角色明白自己需要自力更新時、做戲班低層幹活時顯出的 「怯」,大家仔細的留意,鏡頭中的十二少眼神是浮游不定的,他試唱時手拿著曲譜但沒有讀著它,眼睛是望著另一個方向,聲音是抖震的,「哥哥」這些演技透露了角色的內心性格、內心的不安,但卻要冷靜的試唱著。

而哥哥在《霸王別姬》的演出亦受到高度讚揚,曾有學者示很多大特寫鏡頭裡,他那空空洞洞、整個人被愛情掏空了的狀況,場景裡角色沒有對白,單以背景音樂配以他的表情,張國榮就能將感情顯現了。因此有講者提出「哥哥」這種演繹方式是需要長鏡頭、時間及大的銀幕,例如《阿飛正傳》裡很多長鏡頭的演繹,「哥哥」只是坐著去表達內心狀況,沒有對白的,這需要依靠演員運用他的面部表情、眼神及肢體語言帶動觀眾進入角色的情緒。這也是我剛才提及即使「哥哥」不是演出一些正人君子的角色,觀眾會跟著他的方向走,他總有一種感染力去牽動我們的情緒。

壞情人角色的表表者

《胭脂扣》裡十二少的角色是世家子弟,外表俊秀而脆弱,風流但窩囊,他苟且偷生後的下場是在片場任臨時演員,生不如死。《阿飛正傳》裡的角色形態有所不同,裡面有一種張國榮獨特和擅長表達的形態,自我、自戀、纖細、柔美、驕縱,只有自己的、不為他人著想的形態,角色旭仔毫不關顧戲中所有人的感受。他千方百計尋出生母的所在只為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主因也不是為了親情,這是一個極度自私的人物,王家衛把角色設計成這個形態,於《東邪西毒》再將其形態進一步放大,角色西毒歐陽峰是加倍的自私和狠毒。

播放的《胭脂扣》片段是開場時如花跟十二少對唱的一段,會跟大家分析電影鏡頭的運用。大家除了沉迷於「哥哥」那漂亮俊秀的面容外,可以留意在這五分鐘的畫面裡有很多 「鏡」。首先,鏡像裡影照了對方(戀人對象)及自己的容貌,我們每天都會照鏡,愛上鏡中的自己其實是一種自戀的關係。再者,這場景裡如花是男妝打扮的,這是一個「酷異」(Queer)的層次及感覺,「哥哥」的角色十二少在這刻愛上的是一個男妝的如花,他愛的依然是十二少自己,所以在後來他殉情失敗後,他還是愛自己,不會再次殉情。歌曲是用上了「客途秋恨」,一個妓女與恩客、不美滿結局的故事,貫徹了電影整個主題。

《胭脂扣》開場就很豐富,十二少拾級而上的時候,遇上幾個女孩子,他顧盼自豪,非常相信自己的吸引力,知道她們一定會注視自己、一定會被自己吸引;至鏡像中及見到男妝的如花轉身的幾個對照,是一個照鏡的情景:十二少最愛的依然是自己的倒影。「哥哥」可以讓角色那世家子弟的形態給表現出來,及顯示了愛情裡那「愛人與自戀」的關係。

而在《阿飛正傳》其中一場景中角色旭仔從床上起來,對鏡獨舞,一個「愛自己」的表現。這場沒有對白的畫面作用,在於浮現角色的內心世界,及那段「無腳鳥」的著名對白,顯示了角色不為人知的內狀,若然欠缺了這些場景便很難解釋角色的自我。很多影評人都非常欣賞他那獨舞的一段,也唯獨是「哥哥」能表演出這樣姿態,非常沉醉的形態。很多時跳舞都會有一位舞伴,但旭仔他獨舞,他不是痛苦的、不是發洩、揮汗的形態,而是在享受中,他共舞的對象是鏡中的自己,這是用了高度風格化的場面設計去清晰浮現角色的極度自戀。這狀況也導致他不會愛別人,他只會愛自己,這世界上沒有其他人也不重要,他還有鏡中的自己共舞,這畫面將角色的內心世界用風格化的場面深化了出來,當觀眾掌握到這點的時候,便能合理解釋到為何旭仔會有那些的決定、行為、說話。「無腳鳥」的故事是旭仔給自己設計的浪漫化自我形象,電影結局時,這個設定是給打破了。王家衛在這方面很能掌握人性的特質,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一些特定設計的形象,以為自己是一類,其實並不是。

兩齣電影的死亡意識

接著回顧《阿飛正傳》及《胭脂扣》結局部份來比較電影中的死亡意識,《胭脂扣》裡不是以死亡來懲罰十二少,是以潦倒、苟且偷生的晚年作懲罰他對愛情的反叛。電影帶出了「死亡留著了青春」的主題,殉情了的如花五十三年後仍是舊有的模樣;高度的藝術化及哲學化裡,死亡便是將最美麗的一刻給凝注。這個場景中清楚顯示如花早死永遠是年輕的模樣,而在人世間的十二少是老態的形象,在殉情失敗後再沒有殉情的十二少在人間苟且偷生、年華老去,他的下場是加倍的悲哀,電影在這層面上是相當悲劇性的。

至於《阿飛正傳》的結局部份,主角旭仔死得非常窩囊,在無理由下跟黑幫發生衝突後被鎗殺,這配合了主題是「rebel without a cause」,一種沒理由的反叛,只為反叛而反叛。角色只為證實自己的存在而往找尋生母,找到生母後他也不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甚麼!隨著戲中的情節走著,旭仔的角色一點都不可愛,但我們都愛著他,我們看著他被駁回「他不是甚麼無腳鳥」時露出那不服輸的表情及眼神時,我們總是受落的,「哥哥」能夠掌握到這種表演的特質。

我們讀到《阿飛正傳》與《胭脂扣》裡愛情與死亡的扣緊,《胭脂扣》以比死亡更悲哀的下場去懲罰角色對愛情的背叛,《阿飛正傳》則以不光采的死亡形態去破滅一個自我的神話。

哥哥的演藝觀念

張國榮一句重要的話:「一個演員應該是雌雄同體的。」這樣演員才能進入不同的角色及狀態去揣摩不同的性格特質,男性可以表現得 feminine(女性特質的),女性可以表現得 masculine(男性特質的),這種特質如能穿梳往還,便能掌握人性更立體的面向。這些在他的訪問中都有提及,可以看到他很有意識地發展他的演藝觀念。

在九十年代,這方面的表現在《霸王別姬》中最為明顯。《霸王別姬》的選角曾經有過尊龍,因尊龍擁有海外的市場及京劇的底子,導演陳凱歌也因此選了他,後來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與尊龍合作,才改由張國榮主演。在選角的期間,張國榮曾拍下了一輯漂亮的青衣造型的照片,「哥哥」向外顯示了當他作為一個乾旦、青衣的造型時,他是勝任的,他的造型可以比女性更漂亮。另外在《家有囍事》他選擇及要求演出一個「娘娘腔」的角色,他知道自己有能力讓角色出眾、有說服力而不影響他當時的形象。

《霸王別姬》的「酷異」層次

從《霸王別姬》電影藝術層面分析,內裡有雙重「酷異」(Queer)身分,第一重是電影內舞台上的乾旦角色、中國歷史中如梅蘭芳男扮女妝的花旦,另一層次是程蝶衣一個男同性戀者的角色。解構《霸王別姬》,當我們集中觀看張國榮角色的情節,便是穿梳於這兩重身分。在戲外他是程蝶衣愛上段小樓的男京戲演員,在舞台上,他可以是貴妃、可以是虞姬,是一個女性角色,對手戲的段小樓是一個男性的角色。在舞台上他們是一對、異性戀的愛情關係;在舞台下,這個愛情關係是程蝶衣單方面男對男的愛情模式,這是電影內的兩個層次。把這方面抽起來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電影的限制。《霸王別姬》原著小說的第一版寫得很好,作者李碧華寫同性戀的關係是很開放的。文革出生的導演陳凱歌把中國的政治、近代歷史的政治放進到同性戀裡,政治的壓迫等同了情愛的壓迫、同性戀的壓迫;同性戀的扭曲異化等同了政治的扭曲異化。 可慶幸《霸王別姬》裡程蝶衣青年時代的壓抑戲份、頗暴力的場面是用了另外的演員飾演青少年程蝶衣,不發生在「哥哥」演的戲份內,「哥哥」出場後那個程蝶衣是充滿魅力的,不是一個被扭曲、被異化、被壓迫的角色,早段的孩童程蝶衣是可憐的,被活生生的截了一根指頭、煙槍塞進口中,是挺殘忍的。「哥哥」出場後以自己的演技去帶動了電影,帶動觀眾去認同角色,縱使這並非一個討好的角色,非正面、非社會規範下接受的角色。

《霸王別姬》的影像分析

在最後程蝶衣自殺的一場,大家亦留意剛才分析的double layer。大家仔細留意程蝶衣的眼神、表情,他微笑著抽劍自殺、他不是痛苦的、他是滿足及自願的;他重覆兩次說著「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內裡有雙重的意思。第一層的意義在他回想起兩師兄弟兒時學戲的經驗,他要把自己的性別扭轉,把自己當作女性來唱出《思凡》的戲曲。第二次的重覆,他是失落的,在俗世觀念裡的「一對」是一男一女,他師哥娶的是菊仙,一個女人,他不是女人,所以不能爭取到他的師哥,「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是程蝶衣的遺憾。這個遺憾只能於舞台上改變,就是他衣飾為女妝,當上一個乾旦、虞姬的身分時。程蝶衣作為一個乾旦,他無法對抗社會世俗,因為「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這合理解釋了為何角色會於舞台上自殺,他選用這個姿態去結束、去解決困境。

這場景中他的死亡不是痛苦的,跟一會兒討論的《鎗王》及《異度空間》有所不同,不是一個無選擇下的死亡,他是自願,這是他的一個精神、一個fulfillment。一種俗世間不能接受的愛情,一種被世俗所拒絕的情況,程蝶衣只能於舞台上解決、在舞台上以死去完成。導演聰明的沒要讓觀眾見到角色倒地的情景,留住了角色漂亮的形態,以畫外的一倒地聲,讓觀眾有一個空白的想像空間。在《霸王別姬》裡死亡的姿態變成了一個儀式,一種藝術的昇華、個人的表現,將個人的角色與本身的生命結合一起去完成,將愛、藝術、生命、人性很完滿地在那剎那間去完結。跟《胭脂扣》的窩囊和《阿飛正傳》裡為反叛而反叛最後神話幻滅有很大的不同,這電影把死亡美化及浪漫化的程度是加倍的強烈。程蝶衣生於舞台、死於舞台、忠於角色,由始至終都演繹著舞台上虞姬的角色,他從一而終,縱使在舞台下世人不接受他的愛情,他就在舞台上完成。

對愛情敏感、細緻的自戀主義者

在關錦鵬拍攝的紀錄片《男生女相》中,其中一段紀錄片是分析中國電影的性別。在「哥哥」的訪問片段,由《夜半歌聲》談起,「哥哥」批評電影中浪費了一些可發揮的情節,即主角被毀容後情節上的處理。 「哥哥」在訪問中,他是非常直接、坦白的表明自己是一個absolutely自戀的人,對愛情是 sensitive(敏感的)及 delicate(纖細的)。這些特質都在他不同的電影,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鎗王》及《異度空間》的心理層面

接著跟大家討論兩部有關精神分裂者的電影:《鎗王》及《異度空間》。裡面的張國榮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演出,大家見到一個竭斯底理、面容扭曲的「哥哥」。

精神分裂狀況可以表現了原始人性對社會道德法律的對抗,人類嗜殺、有暴力傾向、開鎗時不想射靶想射真人,可能是人潛在的原始慾望;只是在道德、法律、社會規範下,人被壓著不能做這類事情。原始人性的慾望與社會道德法律對抗,最後的結局,除非能找出辦法疏解,在未能疏解下,便會是自毀或殺人的結局。電影《鎗王》及《異度空間》說出了:人在精神分裂、人格分裂的狀況下,被壓抑的basic instinct正對抗著社會的規範。《異度空間》在劇本的製作上該是花了很多時間於研究及資料搜集,內裡有很多有關心理學的觀念。

《鎗王》是2000年的作品,《異度空間》是2002年的作品,這些都是「哥哥」千禧年後的電影,越後期的電影他所演出的角色是越複雜,層面也是越多向的,同時角色亦是越不討好的、越不正面的,這兩部電影很能畫出人性陰暗的層面。「哥哥」之前所演的情人角色都不是討好的類型,情人的自私、佔有慾強、霸道、自戀,他全部都帶動了,到演出《鎗王》及《異度空間》他進一步極端地將人性的黑暗面帶出來,一個失控的人會造成怎樣的社會破壞,或自我破壞。

《鎗王》的影像分析

《鎗王》的主角 Rick,一個射擊冠軍,一次意外為了救人、救人質及救自己,而開鎗殺人。電影非一下子要一個"鎗王"變成一個精神病患者而殺人,在電影前段已鋪排了主角 Rick的性格。Rick的家居及衣飾均較深色,家居模糊不清,光影不清,顯示了 Rick的自閉,他沒有朋友,只得一個不知好歹的女朋友硬要跟著他。在前段的電影裡已經鋪排了這個射擊冠軍的自閉性格取向;後來他嘗了殺人的快感後,變了一個殺人狂,故事發展便合理化了。大家除了欣賞「哥哥」出色的演技外,也同時需要留意場景的調動、「哥哥」在場景內的走位及他以怎樣的表達方式來顯示角色的性格,不一定要靠對白。

電影其中的特色,很多影評人都曾經分析,鏡頭在處理「哥哥」面部表情時,很多時都是一邊黑及一邊白,光影一邊多一邊少,這顯示了性格的兩面性。另外除了光影燈光有對比的處理去顯示角色的兩面及失常,大家可以留意到Rick眼部的化妝是明顯的帶紅色。「哥哥」演出的眼神表現出那驚恐及不安,即使他拿著鎗在對抗中,也顯示了一種內心的恐懼;Rick越是殺人,其內在越是"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andy
Site Admin


Joined: 19 Dec 2002
Posts: 1424

PostPosted: Thu Aug 27, 2020 9:40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Surprised Surprised Surprised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Info



Joined: 27 Jan 2003
Posts: 2112
Location: Hong Kong

PostPosted: Thu Oct 21, 2021 2:33 pm    Post subject: Reply with quote

Very Happy Very Happy Shocked
Back to top
View user's profile Send e-mail
Display posts from previous:   
Post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www.tonyleung.info Forum Index -> Tony Leung Articles All times are GMT - 8 Hours
Page 1 of 1

 
Jump to:  
You cannot post new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reply to topic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edit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delete your posts in this forum
You cannot vote in polls in this forum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